家電網-HEA.CN報道:“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薄版隙稹睌堅?、“祝融”探火、“天宮”遨游星辰……小嘮相信,在眾多人類先驅者的不懈奮斗下,這場“宇宙級”的浪漫將會變得愈發精彩。
“硅谷鋼鐵俠”又一次創造了歷史。
在太空探索的浩瀚征程中,人類再次往前邁進了一大步。10月1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進行了星艦火箭的第五次測試飛行。在全球目光的注視下,SpaceX成功實現了“筷子夾火箭”技術——發射塔的機械臂(這兩個金屬臂被稱為“筷子”)成功夾住了返回地面的超級重型火箭(Super Heavy)。SpaceX表示,此次試飛是該公司首次嘗試并成功實現火箭助推器的著陸回收,這也意味著未來航天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

天才向左,瘋子向右
俗話說,天才向左,瘋子向右,而埃隆·馬斯克或許是兩邊都沾。
資料顯示,“星艦”火箭總長約120米,直徑約9米,由兩部分組成,第一級是長約70米的“超級重型”助推器,第二級是“星艦”飛船,兩級均可重復使用。該火箭的設計目標是將人和貨物送至地球軌道、月球乃至火星。此次“筷子夾火箭”成功,將顯著提高火箭的可重復使用性和降低發射成本,進一步為未來載人太空探索任務奠定基礎。

據了解,“筷子夾火箭”具有極高的挑戰性,超重型推進器高度71米,直徑9米,按照一層樓層高3米計算,大約相當于24層樓的高度。想象一下,這意味一棟二十多層的大樓,從100多米的高空下落,然后還得穩穩“夾住”。作為這次回收的關鍵,“筷子”同樣不簡單,“筷子”由兩個巨大的機械臂構成,單個機械臂長36米、高18米,如此龐大的設備,卻要求必須具備極高的精度和靈活性,可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旦略有偏差就可能導致火箭在發射塔架上傾倒甚至爆炸,馬斯克此前曾預測,“筷子夾火箭”的首次成功率僅為50%。這項挑戰難度之高,風險之大,以至于這項測試直到計劃發射窗口的前20小時才得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松口,批準了星艦發射。
當然,道理是這么個道理,無論是硬實力還是那50%成功率,“筷子夾火箭”確實搞定了。在“筷子夾火箭”完成后,SpaceX 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相比之下,馬斯克則顯得冷靜得多,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早上好。”當然,將頭像從“硅谷鋼鐵俠”更換成“筷子夾火箭”的舉動,或許也透露出馬斯克隱藏在冷靜下面的激動之情。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SpaceX的計劃,“星艦”未來在美國的一系列航天活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SpaceX的計劃,“星艦”未來在美國的一系列航天活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對于馬斯克本人而言,“星艦”所承載的或許還遠不止如此。在馬斯克的計劃中,SpaceX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人類移民到火星,“遲早有一天,人類要移居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去生活。我本以為NASA早就準備去火星了,結果他們什么計劃都沒有。NASA不做,我們來做。”,按照計劃,首艘前往火星的“星艦”將在兩年后發射,以測試完整登陸火星的可靠性,如果著陸順利,那么首批載人“星艦”前往火星的行動將在4年后進行,并在20年內火星上建成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為此,需要找到一個比現在成本更低的往返于地球與火星之間的方法,此次的“筷子夾火箭”便是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宇宙級”浪漫
從2019年的“星蟲”,到2023年4月星艦實驗性發射,最終星艦發射4分鐘后解體爆炸,發射失敗。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再到此次的第五次。短短5年時間,星艦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回顧歷程可以發現,SpaceX總能快速地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然后通過快速學習,果斷地解決問題。
至于馬斯克本人,個性張揚,行事極端,被譽為“硅谷鋼鐵俠”的他,無論是SpaceX,還是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AI大模型、火星移民計劃……你總能在各種科技前沿,甚至是匪夷所思、異想天開的領域,找到他的身影。而很顯然,相比起看得著的科技,浩瀚的太空旅行會讓人覺得更加浪漫。

1977年,旅行者一號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開啟了一段永不回頭、奔赴星河的旅程。1990年,旅行者1號探測器即將飛出太陽系時候,想到旅行者一號即將一去不回,NASA決定讓它調轉一下鏡頭,在距離地球60億公里處,拍一張太陽系全家福,著名的“暗淡藍點”照片由此誕生,在照片上,地球只剩下一個0.12像素的微弱光點,當時這個點上有52.6億人,現在已經來到了80億人。和一望無際的宇宙相比,地球實在是顯得太過渺小。

在日前舉行的山西·陽泉第二屆劉慈欣故鄉科幻文化活動周上,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被問及“如果有機會,您愿意去火星移民嗎?”的問題時,劉慈欣笑言:“如果是雙程的話,我希望去火星看看。”談及發起“火星移民計劃”的埃隆·馬斯克,劉慈欣認為,“實際上我很敬佩馬斯克這個人,他像是從科幻小說里‘跳出來’的人,把我們很多科幻小說里的東西都變為了現實。盡管火星移民計劃或許會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我還是希望他能夠成功。”
北京航天馭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師曹夢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太厲害了……還是那句話,SpaceX越牛逼,中國商業航天就越重要。”
“上九天攬月”
事實上,我國的航天技術也在不斷迅猛發展,據《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顯示,至2027年,我國將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載人月球探測等工程。2028年至2035年,繼續運營中國空間站,論證實施載人月球探測、國際月球科研站等科學任務。第三階段,2036年至2050年,論證實施30余項空間科學任務,重要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日前,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今年1月,中國民營運載火箭企業藍箭航天研發的一款可重復使用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三號完成首次飛行試驗;9月11日,朱雀三號完成10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
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呂波表示,中國航天已經部署實施多項宏大計劃,重型運載火箭穩步推進,載人登月計劃實施進展順利,包括火星采樣返回等行星探測工程任務也已經全面展開。
“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嫦娥”攬月、“祝融”探火、“天宮”遨游星辰……小嘮相信,在眾多人類先驅者的不懈奮斗下,這場“宇宙級”的浪漫將會變得愈發精彩。
(歡迎關注家電網微信jiadianwangHEA,點擊閱讀 家電網頭條,最新家電、科技資訊,最專業的新聞資訊解讀,我們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家電網? HEA.CN)
責任編輯:編輯E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