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報道: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在當時看來已經是非常時尚先進的物品出現,然后隨著科技的發展慢慢退出舞臺。回頭看看這些“老朋友們”,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它們可能顯得笨重、功能單一、操作繁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也曾在不同的領域曾發光發熱,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回憶。
“您所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后再撥……”
“沒什么事我先掛了啊……”
看起來很日常的一段對話,對于一些00后、10后來說,卻可能有些不同。
為什么是“撥”電話和“掛”電話呢?
為什么微信上的通話和掛斷按鈕會是這個圖案呢?

又比如,我們常用的word、wps,保存按鈕,為什么又是這個圖案呢?
![]()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變的,是一些珍貴的回憶,這期嘮嗑,就讓小嘮和大家來一起盤點一下,那些曾經熟悉,而又隨著時代發展而漸行漸遠的“老朋友們”~
電話為什么要“撥”?為什么電話的圖案會是一個“吃剩的西瓜”?
20世紀中葉,那時電話還是人們主要的遠程溝通工具,技術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發達。“撥電話”這一說法,起源于以前的老式撥號電話。

撥號電話上有一個可以旋轉的圓形裝置,用戶通過轉動轉盤上的0~9數字,每一個格就是一個脈沖,隨后,電信局的自動交換機就會將對應的脈沖信號,接到你想通話的人的電話機上,進而完成通話。這個用手轉動旋盤上的動作,就稱為“撥”。


“撥”電話是知道了,那為啥又要“掛”電話呢?
如果說00后小伙伴對老式撥號電話陌生,那么對于座機可能還有點印象,說不定在家里,或者辦公室里就能找到。進入到座機時代,原來的“撥電話”也變成了更方便的按數字盤上的數字,在座機聽筒下面就有一個“掛斷鍵”,掛斷鍵其實是一個控制開關,當你聽到電話鈴響,拿起聽筒時,開關就會接通,把聽筒放回去,開關就會關閉,從而結束通話。這個把聽筒放回去的動作,就叫做“掛”電話。

電話說完了,再來說說“保存”按鈕,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和小嘮一樣,每隔幾秒ctrl+s已經成為了日常,那么,這個代表保存選項的,像一個小方塊的圖案又是個什么玩意呢?
其實,這個圖標就是傳說中的3.5英寸軟盤。3.5英寸軟盤為便攜式軟盤,有時也稱作微軟盤,它被封裝在一個硬質塑料殼內,塑料殼上有防塵、防接角的金屬保護罩,盤體無裸露,當將此盤放入軟盤驅動器時,計算機會自動移開金屬罩而讀取此盤中的數據。在圖形用戶界面剛開始流行時,軟盤是保存數據的主要方法,當時軟盤最常見的容量是1.44MB,資料顯示,在1996年,全球有多達50億片軟盤正在使用。

當然,隨著科技的爆炸發展,軟盤已經滿足不了激增的數據保存需求,隨著光碟、U盤、可移動硬盤的出現,軟盤自然而然地退出了舞臺,或許是“白月光”的影響太過深遠,3.5英寸軟盤的圖標也被沿用下來當成是“保存”標志,這里還有一個冷知識,是不是有時會奇怪電腦為什么是從C盤開始?其實電腦上的A、B盤就是原來3.5英寸、5.25英寸軟盤驅動器的位置。
再來說說別的,在顯示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新型投影儀已經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其實,在很久之前,我們就已經接觸過投影儀,或者是說它的前輩,那時它叫“幻燈機”。
對于不少90后來說,上學時的幻燈機一定印象滿滿,操作的時候前排同學拉上窗簾,然后班長拉下幕布,老師們會先將上課時需要用到的課件寫在一張透明卡片上,然后課件就會顯示在幕布上,原理其實就是簡單的凸透鏡投影成像,雖然不如現代的投影儀那么高科技,但對于當時的學生來說,絕對稱得上是神奇,有時下課了老師忘記關投影,肯定會有幾個調皮的學生,把自己的手或者是臉湊過去做出奇怪的造型,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現在,隨著電腦和大屏的普及,用電腦和大屏播放精致的用PPT制作的課件成為學生和職場人的新日常。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在當時看來已經是非常時尚先進的物品出現,然后隨著科技的發展慢慢退出舞臺。回頭看看這些“老朋友們”,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它們可能顯得笨重、功能單一、操作繁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也曾在不同的領域曾發光發熱,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回憶。
你印象中還有哪些熟悉的“老朋友們”?歡迎告訴小嘮,十塊已到,咱們下期再嘮~
(歡迎關注家電網微信jiadianwangHEA,點擊閱讀 家電網頭條,最新家電、科技資訊,最專業的新聞資訊解讀,我們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家電網? HEA.CN)
責任編輯:編輯K組